速看!路南、路北、古冶、丰润、丰南都在传,今年将有大事发生!
| 招商动态 |2018-02-27
唐山大凤凰社区
有趣有用有唐山!生活消费全攻略!
路 南 区
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1.细颗粒物(PM2.5)浓度比2017年下降9.38%,达到58微克/立方米,综合指数达到7.00(12月底前)。
2.地表水国、省、市控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12月底前)、全年城区不出现黑臭水体。
二、“一港双城”(城镇化)工作
1.完成城南经济开发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3月底前)。
2.实施南富庄危旧房改造二期、城南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中铁产业园3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3亿元(12月底前)。
3.实施东礼尚庄、檀庄、尚德村、景庄子村、爱民里区域、新刘庄(楼房、平房)、郑家庄7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4442套(10月底前)。
4.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77.19万平方米(12月底前)。
5.打通国防东道(增盛路—车站路)1条断头路,完成投资0.53亿元(12月底前)。
6.建成友谊路二中1座过街天桥,完成投资200万元(12月底前)。
7.开工建设南湖中央商务区项目(6月底前)。
8.完善学院路(南新道—南湖大道)、南新道(建设路—学院路)6公里绿廊绿道,完成投资800万元(12月底前)。
9.新建学院路与南新西道交叉口西南角、福乐道与大里路交叉口西南角、明湖路与学院路交叉口附近(月季专类园)3个街角游园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00万元(12月底前)。
三、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1.对标京津冀乃至全国先进城市,完成消减下放第一批30项审批事项(2月底前);完成消减下放第二批11项审批事项(3月底前);实现全国审批事项最少(6月底前)。
2.对标京津冀乃至全国先进城市,完成消减收费项目2项,降低收费标准2项(2月底前);完成消减收费项目2项,降低收费标准2项(3月底前);实现全国收费标准最低(6月底前)。
3.对标京津冀乃至全国先进城市,做好提升审批效能工作,“7项改革”全部落实到位(9月底前)。
4.打造“三个一(一平台、一站式、一章制)”服务品牌模式,在省内外叫响(9月底前)。
四、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工作
1.完成压减产能任务,杜绝“地条钢”非法生产。
2.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
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
4.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7%。
5.省级以上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不低于15%。
6.工业、技改投资增速分别达到10.5%以上、11%以上。
7.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以上。
8.新增新三板及以上成功挂牌上市企业1家。
9.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8%以上。
10.新增中小微企业2100家以上。
五、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工作
1.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GDP比重达到1.60%。
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新增4家,达到15家。
3.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新增46家,达到295家。
4.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3.5亿元。
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1.59件/万人。
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3%以上。
六、民生事业工作
1.新建小学1所(12月底前)。
2.61户、129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2018年低保线4308元全部脱贫(12月底前)。
3.建立“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模式,集中开展农村垃圾清理整治,实现村庄周边无垃圾积存,垃圾处理率达到90%(12月底前)。
4.完成1000户农村改厕任务,4月底前开工,12月底前完工。
5.行政村主街道硬化率达到90%以上(12月底前)。
七、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工作
1.201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20%以上,旅游接待人数同比增长16%,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家以上,文旅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
2.华星集团冰雪城一期项目开工建设(6月底前)。
3.完成唐山交大文化园规划设计方案(12月底前)。
4.3A级以上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全部达到省统一标准,4A级以上景区全面完成与省旅游云数据中心的对接(12月底前)。
5.新建(改建)旅游厕所3座(12月底前)。
八、人才工作
1.制定《路南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管理办法》(4月底前)。
2.培养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创新团队,组织不少于2家以上企业申报市级科技创新团队(10月底前)。
3.组织企事业单位参加“春雨”“一校一场”“高层次人才招聘专场”等高校毕业生系列招聘活动(11月底前)。
九、重大项目推进工作
1.推进贵州商会锦绣贵州风情园1个省级重点项目,12月底前完成前期手续。
2.推进6个市级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23亿元(12月底前);其中,2个项目新开工建设(9月底前)。
3.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城南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工程,4月份至少3条道路开工建设,年底前至少一条道路基本完工,年度完成投资1.5亿元。
4.完成年度总体任务。实施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5个,总投资5-10亿元项目5个,年度完成投资50亿元。
路 北 区
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1.细颗粒物(PM2.5)浓度比2017年下降11.94%,达到59微克/立方米,综合指数达到7.00(12月底前)。
2.地表水国、省、市控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12月底前)、全年城区不出现黑臭水体。
二、“一港双城”(城镇化)工作
1.完成站西片区城市设计编制工作(6月底前)。
2.实施双创大街、常各庄和马家涯平改、铁路楼小区整体改造、碧桂园公园壹号、富力十号、钢城春邑、航天国轩年产10亿AH动力电池8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6.4亿元(12月底前)。
3.实施曹家口、省机市机楼、许各寨、碑子院(12栋)、秦黄下6村、周官屯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6701套(10月底前)。
4.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162.73万平方米。(12月底前)。
5.打通龙富南道(大里路—卫国路)1条断头路,完成投资0.5亿元(12月底前);完成站前路南延(南湖大道—仁和道)、龙华东道(缸窑路—铁路)、龙源路(长宁道—大庆道)3条断头路前期工作(12月底前)。
6.建成竹安路(刘火新庄小学)、北新道(明星商场)2座过街天桥,完成投资400万元(12月底前)。
7.完善提升龙华道(河西路—工农路、大里路—青龙湖)、站前路(青龙湖—北虎绿地)9.6公里绿廊绿道,完成投资0.11亿元(12月底前)。
8.新建高新西道与友谊路交叉口东南、青龙湖正北、长宁道与学院北路交叉口西北、翔云道与大里路交叉口东南角、西窑道与缸窑路交叉口西南角、缸窑路高各庄社区附近6个街角游园,完成投资600万元(12月底前)。
三、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1.对标京津冀乃至全国先进城市,完成消减下放第一批30项审批事项(2月底前);完成消减下放第二批11项审批事项(3月底前);实现全国审批事项最少(6月底前)。
2.对标京津冀乃至全国先进城市,完成消减收费项目2项,降低收费标准2项(2月底前);完成消减收费项目2项,降低收费标准2项(3月底前);实现全国收费标准最低(6月底前)。
3.对标京津冀乃至全国先进城市,做好提升审批效能工作,“7项改革”全部落实到位(9月底前)。
4.打造“智慧平台”服务品牌模式,在省内外叫响(9月底前)。
四、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工作
1.完成压减过剩产能任务,杜绝“地条钢”非法生产。
2.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
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
4.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7%。
5.工业和技改投资增速分别达到10.5%以上、11%以上。
6.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以上。
7.新增新三板及以上成功挂牌上市企业2家。
8.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3%以上。
9.新增中小微企业2700家以上。
五、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工作
1.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GDP比重达到1.60%。
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新增6家,达到27家。
3.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新增65家,达到448家。
4.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2.5亿元。
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42件/万人。
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3%以上。
六、民生事业工作
1.新建小学1所、初中1所;改扩建小学3所、初中1所(12月底前)。
2.建立“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模式,集中开展农村垃圾清理整治,实现村庄周边无垃圾积存,垃圾处理率达到90%(12月底前)。
3.行政村主街道硬化率达到90%以上(12月底前)。
七、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工作
1.201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19%以上,旅游接待人数同比增长16%,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家以上,文旅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
2.谋划建设唐山近代教育记忆馆(唐山女中旧址),陶瓷小镇完成全部手续(12月底前)。
3.推动1个景区创建3A级及以上景区(12月底前)。
4.新建(改建)旅游厕所3座(12月底前)。
八、人才工作
1.建设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2月底前),联合名校建立优秀研究生实践基地(10月底前)。
2.新增1所教育品牌校(10月底前),新增市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11月底前)。
3.开展招商引资暨招才引智专题活动2次(12月底前)。
4.选派骨干技术人才220人赴京津等地名校进修学习,培训专业技术人才3500人以上(12月底前)。
九、重大项目推进工作
1.推进航天国轩新能源产业基地1个省级重点项目,12月底前部分完工投产,年度完成投资12亿元。
2.推进8个市级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31.5亿元(12月底前);其中,4个项目新开工建设(9月底前),2个项目完工(12月底前)。
3.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航天国轩锂电池项目部分完工,年度完成投资10亿元。
4.完成年度总体任务。实施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5个,总投资5-10亿元项目5个,年度完成投资50亿元。
古 冶 区
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1.细颗粒物(PM2.5)浓度比2017年下降11.54%,达到69微克/立方米,综合指数达到8.20(12月底前)。
2.地表水国、省、市控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12月底前)、全年城区不出现黑臭水体。
二、“一港双城”(城镇化)工作
1.完成区域总体设计规划成果(10月底前)。
2.实施铁路古冶站—唐山南站恢复客运工程、沙河刘庄村东至海子沿村南段治理工程、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赵各庄区域道路改造、金山三期电力管线应急抢修、红北道东延(红北道现状路至支路一段)道路给排水、环线翻修、龚庄小学改扩建项目8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8亿元(12月底前)。
3.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6万平方米(12月底前)。
三、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1.对标京津冀乃至全国先进城市,完成消减下放第一批30项审批事项(2月底前);完成消减下放第二批11项审批事项(3月底前);实现全国审批事项最少(6月底前)。
2.对标京津冀乃至全国先进城市,完成消减收费项目2项,降低收费标准2项(2月底前);完成消减收费项目2项,降低收费标准2项(3月底前);实现全国收费标准最低(6月底前)。
3.对标京津冀乃至全国先进城市,做好提升审批效能工作,“7项改革”全部落实到位(9月底前)。
4.打造“点菜式”服务品牌模式,在省内外叫响(9月底前)。
四、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工作
1.完成压减过剩产能任务,杜绝“地条钢”非法生产。
2.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
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
4.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6%。
5.省级以上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不低于15%。
6.工业和技改投资增速分别达到11%以上、12%以上。
7.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以上。
8.新增新三板及以上成功挂牌上市企业1家。
9.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8.5%以上。
10.新增中小微企业600家以上。
五、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工作
1.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GDP比重达到1.60%。
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新增3家,达到9家。
3.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新增64家,达到235家。
4.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3.5亿元。
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1件/万人。
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5%以上。
六、民生事业工作
1.建立“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模式,集中开展农村垃圾清理整治,实现村庄周边无垃圾积存,垃圾处理率达到90%(12月底前)。
2.完成3000户农村改厕任务,4月底前开工,12月底前完工。
3.行政村主街道硬化率达到90%以上(12月底前)。
七、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工作
1.201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16%以上,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家以上,文旅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
2.中国古冶特产大世界一期项目开工建设(3月底前)。
3.新建(改建)旅游厕所3座(12月底前)。
八、人才工作
1.引进中高级管理人才、紧缺人才100人以上,研究生10人以上(8月底前);公开招录专业技术人才200人以上(12月底前)。
2.精细化培训党政人才不少于1500人次,专业技术人才能力提升培训不少于2400人次(12月底前)。
3.引导企业建立科研平台、技术中心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4家;培育创新团队1个(12月底前)。
九、重大项目推进工作
1.推进中国古冶特产大世界一期、鹤兴废料综合利用2个省级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10亿元(12月底前);其中,1个项目完工(12月底前)。
2.推进6个市级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36.5亿元(12月底前);其中,4个项目新开工建设(9月底前),2个项目完工(含1个新开工项目,12月底前)。
3.推进鹤兴200万吨废料综合利用项目,2018年5月实现一期完工,年度完成投资4亿元。
4.完成年度总体任务。实施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5个,总投资5-10亿元项目5个,年度完成投资50亿元。
丰 润 区
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1.细颗粒物(PM2.5)浓度比2017年下降5.08%,达到56微克/立方米,综合指数达到7.60(12月底前)。
2.地表水国、省、市控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12月底前)、全年城区不出现黑臭水体。
二、“一港双城”(城镇化)工作
1.完成区域总体设计规划成果(10月底前)。
2.实施河北天柱钢铁集团公司钢板桩及大H型钢生产线、中钢集团(和平)智能物流中心项目、浭阳新城唐山北站标志性街区建设项目、天津德邦(唐山)公司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动车城外环路工程、丰润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6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2.9亿元(12月底前)。
3.实施唐山北站北出口片区、还乡河两岸景观带、新丰小区、秀水家园、新丰世纪、刘庄子6个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2744套(10月底前)。
4.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30万平方米(12月底前)。
三、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1.对标京津冀乃至全国先进城市,完成消减下放第一批30项审批事项(2月底前);完成消减下放第二批11项审批事项(3月底前);实现全国审批事项最少(6月底前)。
2.对标京津冀乃至全国先进城市,完成消减收费项目2项,降低收费标准2项(2月底前);完成消减收费项目2项,降低收费标准2项(3月底前);实现全国收费标准最低(6月底前)。
3.对标京津冀乃至全国先进城市,做好提升审批效能工作,“7项改革”全部落实到位(9月底前)。
4.打造“经济110”服务品牌模式,在省内外叫响(9月底前)。
四、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工作
1.完成压减过剩产能任务,杜绝“地条钢”非法生产。
2.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
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
4.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7%。
5.省级以上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不低于15%。
6.工业和技改投资增速分别达到10.5%以上、11%以上。
7.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以上。
8.新增新三板及以上成功挂牌上市企业2家。
9.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7%以上。
10.新增中小微企业1700家以上。
五、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工作
1.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GDP比重达到1.60%。
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新增7家,达到23家。
3.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新增66家,达到376家。
4.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8.5亿元。
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57件/万人。
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3%以上。
六、民生事业工作
1.改扩建小学5所(12月底前)。
2.177户、355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2018年低保线4308元全部脱贫(12月底前)。
3.建立“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模式,集中开展农村垃圾清理整治,实现村庄周边无垃圾积存,垃圾处理率达到90%(12月底前)。
4.完成1.5万户农村改厕任务,4月底前开工,12月底前完工。
5.行政村主街道硬化率达到90%以上(12月底前)。
七、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工作
1.201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14%以上,旅游接待人数同比增长22%,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家以上。
2.3A级以上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全部达到省统一标准(12月底)。
3.新建(改建)旅游厕所3座(12月底前)。
八、人才工作
1.遴选50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落实相关待遇,签订3年立项目标责任书,明确年度工作目标(6月底前)。
2.培训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2000人次以上(11月底前)。
3.引进各类人才500人以上(12月底前)。
九、重大项目推进工作
1.推进天津德邦再生资源综合利用1个省级重点项目,3月底前开工建设,12月底前完成投资7.8亿元。
2.推进7个市级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32亿元(12月底前);其中,5个项目新开工建设(9月底前), 3个项目完工(含1个新开工项目,12月底前)。
3.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天津德邦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3月底前开工建设,7月实现一期工程1#厂房和生产线完工试产。
4.完成年度总体任务。实施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5个,总投资5-10亿元项目5个,年度完成投资50亿元。
丰 南 区
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1.细颗粒物(PM2.5)浓度比2017年下降12.50%,达到63微克/立方米,综合指数达到7.20(12月底前)。
2.地表水国、省、市控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12月底前)、全年城区不出现黑臭水体。
二、“一港双城”(城镇化)工作
1.完成国丰北片区城市设计编制工作(6月底前)。
2.实施丰南港区东、西防波堤工程、河口码头区护岸工程,完成投资1.8亿元(12月底前)。
3.实施丰南南堡工业区供水、临港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纵横钢铁搬迁改造、京津公司220万吨冷轧、瑞丰超高强钢、鑫丰锂业碳酸锂、全丰薄板S-ESP、柯瑞特活性染料8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18.5亿元(12月底前)。
4.实施艾坨村、于前村、于北村、北新庄子、三街四街5个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4452套(10月底前)。
5.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14万平方米(12月底前)。
三、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1.对标京津冀乃至全国先进城市,完成消减下放第一批30项审批事项(2月底前);完成消减下放第二批11项审批事项(3月底前);实现全国审批事项最少(6月底前)。
2.对标京津冀乃至全国先进城市,完成消减收费项目2项,降低收费标准2项(2月底前);完成消减收费项目2项,降低收费标准2项(3月底前);实现全国收费标准最低(6月底前)。
3.对标京津冀乃至全国先进城市,做好提升审批效能工作,“7项改革”全部落实到位(9月底前)。
4.打造“政企直通车”服务品牌模式,在省内外叫响(9月底前)。
四、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工作
1.完成压减过剩产能任务,杜绝“地条钢”非法生产。
2.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
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
4.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7%。
5.省级以上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不低于15%。
6.工业和技改投资增速分别达到10.5%以上、11%以上。
7.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以上。
8.新增新三板及以上成功挂牌上市企业2家。
9.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8.5%以上。
10.新增中小微企业1500家以上。
五、推进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发展工作
1.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3个,完成投资155亿元(12月底前)。
2.引进亿元以上装备制造项目5个,其中含10亿元以上项目1个(12月底前)。
3.实现海产品产量1.55万吨(12月底前)。
六、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工作
1.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GDP比重达到1.60%。
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新增5家,达到27家。
3.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新增63家,达到495家。
4.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3.7亿元。
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78件/万人。
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3%以上。
七、民生事业工作
1.改扩建初中1所(12月底前)。
2.218户、46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2018年低保线4308元全部脱贫(12月底前)。
3.建立“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模式,集中开展农村垃圾清理整治,实现村庄周边无垃圾积存,垃圾处理率达到90%(12月底前)。
4.完成2万户农村改厕任务,4月底前开工,12月底前完工。
5.行政村主街道硬化率达到90%以上(12月底前)。
八、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工作
1.201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20%以上,旅游接待人数同比增长22%,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家以上。
2.3A级以上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全部达到省统一标准,4A级以上景区全面完成与省旅游云数据中心的对接(12月底前)。
3.建成中国(唐山)房车主题公园(8月底前)。
4.新建(改建)旅游厕所3座(12月底前)。
九、人才工作
1.人才引进实现10%以上的增长,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43500人以上,新增有效发明专利30件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32件以上(12月底前);财政列支500万元人才开发专项资金(3月底前)。
2.发挥华通院士工作站和惠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辐射带动作用,引进高层次智力20人以上(12月底前)。
3.引进各类人才200人以上,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30人以上(12月底前)。
4.组织企业高管赴国内外先进公司学习考察培训、参加专题讲座70人次以上;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150人次以上;培训专业技术、技能人才1000人次以上(12月底前)。
5.至少新增科技创新团队1个,新增小额担保贷款1000万元以上(12月底前)。
十、重大项目推进工作
1.推进东华ESP无头带钢1780mm生产线等3个省级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42亿元(12月底前)。
2.推进10个市级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149.8亿元(12月底前);其中,5个项目新开工建设(9月底前),7个项目完工(含3个新开工项目,12月底前)。
3.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纵横钢铁项目,3月开工建设,9月初试生产,年度完成投资80亿元。
4.完成年度总体任务。实施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5个,总投资5-10亿元项目5个,年度完成投资50亿元。
好物推荐(点击下方标题或图片)
— 推荐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