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 | 养生温泉小镇:岳西温泉镇
| 招商动态 |2017-11-30
养生温泉小镇:岳西温泉镇
概述温泉镇镇域面积86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常住人口51316人。镇区面积3.5平方公里,镇区人口20912人。主打温泉养生旅游,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工业、乡村旅游和养老产业等。
体制机制探索成立温泉镇城镇建设投融资公司,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实施“干部进网格,服务零距离”的“四五六工作法”,做好特色小镇建设的社会管理工作。
近期计划
到2020年,以温泉养生为依托,按照企业主体、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原则,将温泉镇建成全县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区、生态工业和休闲养生旅游等服务业发展的中心区、承接县域农业转移人口和生态移民的集聚区,建成集观光、游乐、运动、养生、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具有独特温泉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养生温泉小镇。
特点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温泉镇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温泉资源优势,以温泉为依托,围绕发展“春茶、夏游、秋果、冬泉”为主题的四季乡村休闲旅游,将红色旅游、禅宗文化、民俗文化相融合,提升内涵,推进休闲、观光、养生等产业融合发展。
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温泉镇镇区打造现代化城镇风貌,新建的体育馆、水上乐园、休闲广场和湿地公园。镇区周边及镇域营造田园风光,建设美丽乡村,打造“人在花间过,泉从桥下流”的乡村景致。
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温泉镇有多处省级文保单位,桑皮纸和岳西高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岳西鼓书、木偶戏、弹腔、采茶调、睡佛山的美丽传说等,成为当地民俗文化传承的一大亮点。千年古寺朝阳寺,始建于初唐,至今相续不绝。
便捷完善的服务设施。重点加强道路、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了“二横三纵”主干道路网。实施清洁工程,新建垃圾中转处理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镇区、村部周边、主干道、重点河道、美丽乡村和旅游景区等实行全天候保洁。实施饮水工程,惠及镇区及周边村居民。
01.区位分析图
01.区位分析图
02.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图
03.土地利用规划图
04.综合交通规划图
05.综合设施规划图
06.规划区近期建设规划图
07.历史文化保护及旅游规划图
一、近3年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
“山头寒树深埋雪,池面温汤别贮春。”安徽省岳西县温泉镇因境内有蕴藏丰富的天然地下温泉(千年古汤池)得名。镇政府距县城6公里,镇域面积86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305个村民组,34872人,常驻人口51316人。镇区面积3.5平方公里,镇区人口20912人,是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发改委深化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创新特色镇、安徽省建制中心镇、首批扩权试点镇、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安徽省生态乡镇。无霾岳西,是大别山中的一块璞玉;养生温泉,是这块璞玉的点睛之笔。
养生后花园,区位优势凸显。温泉镇地处城乡结合部,距合肥、武汉、南京等周边城市都在2个小时左右车程,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周边大中城市的“养生后花园”。
环线公路网,交通畅达便捷。济广高速、县城快速通道、105国道穿境而过,岳西至桐城高速公路、105国道绕城公路(温泉段)即将开工建设,环线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主打养生牌,建设特色鲜明。温泉镇主打温泉养生旅游,以泉引商机,以泉谋发展,围绕温泉养生,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工业、乡村旅游和养老产业等,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个集观光度假、休闲养生、生态产业、山野运动等为一体的温泉养生小镇初见雏形。
二、小城镇建设培育工作评估
(一)产业形态特色鲜明
休闲农业“万千”气象。温泉镇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抓住温泉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的机遇,打生态牌、绿色牌和有机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以万亩茶园、万亩桑园、万亩休闲观光农业、万亩中草药、千亩花卉等为主导的“万千特色农业基地”。
温泉养生疗身养心。温泉镇境内有大小温泉出水点10余处,日出水量5000多吨,出水温度常年保持58℃左右,是四大历史名泉之一。经安徽地质研究院检测,属于国际最高标准的医疗用泉,含镭、氡、钠、钙等2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多方面对肌体的调理和保健作用,可养颜美容、舒缓神经紧张,疗治神经痛、皮肤病、银屑病、关节炎、脊椎炎等功效。招商引进的岳西国际养生文化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5亿元,是安徽省旅指委十大旅游项目、省“861”项目、安徽省十佳旅游项目。目前已建成三大板块:文娱板块。天悦湾温泉公园设置有上古养生区、花卉养颜区、禅缘水艺馆、养生药疗区、室内温泉游泳池、冲浪池、大众娱乐泡池、亲亲鱼疗池、温泉理疗房、私密泡池、喷泉广场等11个功能区,天悦湾温泉和慧可居酒店年接待海内外游客80万人次,周末游客爆满。养老板块。推行“大健康”理念,选择发展“候鸟式养老”和“旅居式养老”项目,成为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旅游养生养老示范基地。度假板块。以养生文化为内涵,温泉洋房、别墅、公寓、会所、养生馆等相配套,打造独特的旅居度假产品。现已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一个,对全镇经济发展的带动性作用明显,是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宜居养生示范基地和标准化养老建设基地,安徽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境内以温泉为主导的旅游景点还有睡佛山温泉度假村、汤池沐浴一条街等。
以温泉为依托,围绕发展“春茶、夏游、秋果、冬泉”为主题的四季乡村休闲旅游,将红色旅游、禅宗文化、民俗文化相融合,提升内涵,推进休闲、观光、养生等产业融合发展,将风情小镇、美丽乡村、特色产业融入生态,按大旅游思路谋划产业布局,做亮旅游名片。2015年全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10474元,其中以休闲农业、养生养老、温泉度假等为主导的乡村旅游业收入达1.3亿元,占人均收入的31%,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二)美丽环境和谐宜居
打造宜居环境。走进温泉镇,立刻会被眼前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吸引,星罗棋布的休闲产业是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法宝”。满眼青山,花红柳绿,一到节假日,人声鼎沸,游人如织,游人来此既可赏花、采果,亦可郊游、养生。人在花间过,泉从桥下流。这是温泉镇近年来环境治理成果的生动展现。
建设美丽乡村。如诗如画的温泉镇,围绕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群众积极参与村庄环境整治,“温泉好人”不断涌现,文明乡风处处可见。在这里看得见青山,望得见蓝天、碧水、水车、田畈、果园,村庄内入户的是鹅卵石小路,来到这里会让人泛起缕缕乡愁,有回归大自然的感受。
彰显小镇特色。围绕建设特色小镇,镇区规划为“一心二轴”布局结构,“一心”是建设新的服务型政务和商贸物流中心。“二轴”是以105国道和汤池河为轴线,以创建“温泉度假区、休闲观光区、滨河风景区、养老产业区”为目标,打造现代化城镇风貌,建设具有独特温泉文化和休闲观光、养生养老、温泉度假等功能的温泉养生小镇。
(三)传统文化彰显特色
养生文化。岳西县温泉养生文化源远流长,有碑文可查,明代就建池沐浴治疗疾患。康熙《安庆府志》载天堂镇:“年有温泉可浴。”古人有这样的诗句赞誉:“浑身爽如酥,祛病妙如神;不慕天池鸟,甘做温泉人。”有千年历史的古汤池至今仍是广大群众休闲洗浴的首选去处。
红色文化。温泉镇属大别山革命老区,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十四师、中央独立二师诞生地,是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的大本营,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根据地,是中共安徽省委首任书记王步文的故乡。
民俗文化。温泉镇历史悠久,境内节孝牌坊、刘氏宗祠、王步文故居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700多年历史的桑皮纸和400多年历史的岳西高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岳西鼓书、木偶戏、弹腔、采茶调、睡佛山的美丽传说等,成为当地民俗文化传承的一大亮点。
禅宗文化。“山荫道上人如织,远近禅林惟朝阳”,千年古寺朝阳寺,始建于初唐,至今相续不绝。2012年3月在资福寺遗址发现寺塔地宫,经文物专家勘察发掘,出土有金函、银函和佛牙、佛骨、舍利等珍贵文物。
(四)设施服务便捷完善
温泉镇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的要求,以规划编制为切入点,以“两违”控制为突破口,以重点工程为主抓手,以项目谋划为支撑,以创建温泉养生小镇为目标,全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整合投入15.6亿元,重点加强道路、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畅通工程,六潜高速、岳武高速温泉段先后建成通车,县城公交车直达温泉全镇主要街道,改造3条镇区主干道,新建镇区道路2条,构建了“二横三纵”主干道路网。实施清洁工程,新建垃圾中转处理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镇区、村部周边、主干道、重点河道、美丽乡村和旅游景区等实行全天候保洁。实施饮水工程,县自来水公司二水厂落户于温泉镇,通过城区管网延伸,不仅为县城提供优质水源,镇区及周边村居民也与城里人一样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新建的体育馆、水上乐园、休闲广场和湿地公园成为当地居民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好去处。境内省级示范高中汤池中学正在进行扩容建设,依据规划,岳西县委党校、岳西中学即将落户温泉镇,将为全县提供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
2016年,岳西县政府投资1.7亿元新建温莲(步文)大道温泉段,拓宽温泉镇区主干道,完善基础设施。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对接国家政策,争取大项目,到位项目资金1.13亿元。其中,国家发改委确定温泉镇为深化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创新特色镇,下达2016年中央预算资金3000万元,用于特色镇温泉滨河和温泉公园两个项目建设;2016年专项基金政府投资项目8300万元,用于特色镇基础设施建设和镇区汤池河流域污水管网、生态湿地、生态护岸建设。
(五)体制机制充满活力
以规划编制为切入点,健全财政分局、建设分局、国土分局、城管执法队、环卫所等机构,以“两违”控制为突破口,以重点工程为主抓手,以项目谋划为支撑,以创建美丽集镇为目标,围绕东接、西扩、南连、北延的发展思路,打造产镇融合的温泉养生小镇。
成立温泉镇城镇建设投融资公司,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实施“干部进网格,服务零距离”的“四五六工作法”,做好特色小镇建设的社会管理工作。通过高起点规划、大力度拆违、多元化投资、整体化联动、品牌化创建等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有力推动特色小镇建设。
三、当前小城镇培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受制于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对特色小镇的内涵把握还不够精准到位,“小、精、强、美”的特征要求不够明显。仍以行政方式来推动小镇的发展,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简单拼凑、盲目复制的问题。由于重点工程数量多、摊子大、战线长,加上人力、财力十分有限,造成产业发展层次不够丰富,对产业、旅游、文化、社区功能融合考虑不够到位,对行业领军人才或核心团队吸引能力显得不足。
四、发展目标及政策措施
(一)到2020年总体发展目标及年度目标
到2020年,以温泉养生为依托,按照企业主体、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原则,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文化、旅游、养生、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将温泉镇建成全县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区、生态工业和休闲养生旅游等服务业发展的中心区、承接县域农业转移人口和生态移民的集聚区,建成集观光、游乐、运动、养生、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具有独特温泉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养生温泉小镇。
《2016-2018年温泉小镇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出台,围绕“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秩序井然、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建设美丽集镇,突出抓好“规划、基础、提升、配套、素质、延边”六大工程,推进“大规划、大控违、大拆违、大提升、大建设、大融合”六大行动,力争年内美丽集镇建设有突破性进展。
(二)近期工作安排
做活产业培育。做活温泉休闲养生业,全力推进国际养生文化产业园建设。引进“大健康产业”,以“大中医三元生命体系,构建大别山新地标”,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中草药资源,历史悠久的厚重文脉,通过生产基地、文化基地、服务基地,与石关国家体训基地、滑雪场联体打造大5A景区,推出观光、运动、避暑、体验、采摘、滑雪、泡温泉的全域景区创建,建成具有大别山特色优势、地标性、独一无二并且符合联合国后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大健康文旅创产业项目和世界性品牌。
开展环境整治。依托“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兼顾、延边扩面,实施硬化、亮化、绿化、美化、洁化,提升整治水平,规范集市管理。持续推进环境整治,对重点区域实行垃圾处理日产日清,推广环卫保洁市场化模式。对临街立面进行集中整治和规范设计,做到和谐统一,布置有序。
推进文化传承。坚持保护与利用,严格将古文化遗址保护纳入发展规划,发掘温泉文化深厚内核,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加快文化资源效益转化,做大做强生态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温泉文化、禅宗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旅游产品档次。
完善基础设施。按照“一核五区”总体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畅通、小水利、汤池河水污染治理等工程,完善文化广场、集贸市场、市民公园等服务设施,提升城镇化水平,打造徽风皖韵风情小镇。争创省级文明城镇,全力配合步文大道、天悦湾大道、天仙河路改造提升工程等县级重点工程建设。
创新体制机制。成立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小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规划引领,实行联合执法,创新投融资手段和方式,推广PPP项目建设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升镇区服务水平。全镇上下树立“一盘棋”观念,服从和服务于特色小镇建设大局,协力配合,形成合力。
(三)县级支持政策
岳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温泉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先后出台了《中共岳西县委岳西县人民政府关于温泉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岳西县温泉镇实施扩权强镇工作有关机构编制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温泉现代农业示范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通知》、《岳西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培育创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党政和人大主要负责人享受副县级待遇,增加试点镇编制总量;支持引进规划、建设、金融、产业等专业技术人员,安排干部到镇挂职锻炼;对温泉现代农业示范区招商引资给予优惠政策;依法下放部分行政审批权和执法权,赋予一定的规划建设管理权,增强温泉小镇的财政自主权。整合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积极争取中央投资支持扩权试点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推动中心城市逐步将供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及公交线路向扩权试点镇延伸,在特色产业培育和聚集、提高社会事业发展管理水平、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尤为重要的是给予试点镇更多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