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16个市县的名字起源,你知道你家乡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 招商动态 |2016-09-16
宁夏枸杞产业协会讯:宁夏,全称: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是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公元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要道,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
宁夏回族自治区
简称宁。在我国西北部。十三世纪中叶元朝以西夏故地,即东起河套,西包河西地区置西夏中兴行省。旋又取夏地安宁之意,改称宁夏行省。1928年设宁夏省。1958年改为今名。
银川
宋为西夏都城,元置宁夏路,清改银川县。1945年置银川市。银川地区土壤含碱多,大水过后,土地一片雪白,像银子一样,又是一马平川,故称银川。
固原
汉置安定郡,北魏为原州,明改固原州,因地势险固而命固原。1913年改为固原县。早在诗经中就把固原称之为大原。固原有固我中原的意思,因为关中四塞-萧关在固原,这里是通向关中和中原的门户,守住了此地,就巩固了中原。
西吉
1942年设西吉县,以当地回族中最大教派哲赫忍耶的宗教中心,“西吉滩”为县名。“西吉淮”似与忸斯兰教派“希吉来”有关,为阿拉伯语“迁徙”之意。传说穆罕默德于公元622年9月由麦加迁到麦地那。后来定该岁首为回历纪元元年元旦。
隆德
宋设隆德寨,金改隆德县,以寨为县名。最早的隆德县城在今西吉县将台乡南的火家集古城遗址,为北宋天禧元年(1017年)修筑,当时称羊牧隆城。庆历三年(1043年)在此设寨,取羊牧隆城和德顺军的“隆”、“德”二字名隆德寨,是为隆德地名之始。
彭阳
宋咸平六年(1033年)在今县城置彭阳城(相当于县级军事设置),属镇戎军。1983年设彭阳县。因在彭原山之阳而得名。
泾源
1913年改为化平县,1951年改为泾源县,因地处泾水之源而得名。
海原
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当时名海城,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辽宁省海城县同名,因县有海都原,遂改为今名海原县。
中宁
1933年从中卫县析置中宁县。
因治所在宁安堡,故取中卫县的“中”字,宁安堡的“宁”字两地之首字命名。
石嘴山
贺兰山北段与黄河交会处。1960年析置石咀山市,因境内石咀山之特征而命名,“山石突如嘴”。
盐池
北邻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东邻陕西省。唐贞观年间置盐州,天宝元年(724年)更名为五原郡,北宋为盐州,1913年改为盐池县。以境内有天然盐湖而得名。
中卫
明建宁夏中卫,清改中卫县。据《读史方舆纪要》载,明代曾在宁夏设置前、中、后三卫,中卫就是因袭了宁夏中卫的名称,因而得名。
贺兰
东界黄河,西倚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清属宁夏县,1942年改置贺兰县,以县西贺兰山为名。
吴忠
其地名得于明朝洪武初年(公元1368--1398年),是当时灵州守御千户所领十三个屯堡之一,以屯长吴忠命名为吴忠堡。
大武口
明带称“打硙口”,意为“打凿石磨的山口”。其地理位置重要,古人曾有“求久按之计,须选修打硙口”之说。1943年,民国宁夏省建设厅长李翰园至此,看到“打硙口学堂”,认为名称不雅,遂改名为大武口,意为武士们在这里打过仗。
平罗
明嘉靖(1551年)时,设平虏守御千户所。清初沿袭明代卫所制,雍正二年改置平虏所为平罗县,属甘肃省宁夏府。平罗县即为平虏之转音。
同心县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心县当时名平远,1914年又改名为镇戎县,1918年又改为豫旺县。1936年6月后改建为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驻王家团庄。
豫海县辖地是豫旺和海原东部的回民聚居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回民自治政府。时过不久红军转移,马鸿逵部恢复了国民党豫旺县,将驻地由下马关迁至同心城(亦称半角城),并改豫旺县名为同心县。
联系我们
